资八戒书院
8月29日,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文化新质生产力交流会”暨“AI智•互鉴书院”(智能文创主题书院)揭牌仪式在成都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都市数字文创产业联盟主办,互鉴书院承办,四川省文化产业商会等支持。这是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首次由学界、政府、企业,媒体等各界聚焦“文化新质生产力”的研讨交流会议。
各界热议文化新质生产力
互鉴书院山长蔡尚伟主持会议
四川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执行副主席邓志明从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文化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角度,强调了思想创新、手段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文化与科技融合需要双向发力,多点推进。要努力突破人才短缺瓶颈、打破技术壁垒,多搭建文化和科技对接平台,多邀请科技企业加入交流对话、融合发展。一些院校在培养文化人才的过程中,要着力弥补文化人才科技素养不足,把培育“互联网思维”“人工智能+思维”放在突出位置,培养更多“文化新质劳动者”,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邓志明发言
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二级巡视员、省文化和旅游行业党委工作部主任卢廷俊,强调应以四个创新提升“四力”为思路,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一是从聚焦科技创新提升引领力,全面赋能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突出在以“数”推动发展上出实招,在以“智”塑造体验上见实效。二是聚焦模式创新提升吸引力,持续激活文旅产业强劲动能。要充分发挥文旅的融合性、带动性产业优势。要协同推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三是聚焦结构创新提升竞争力,扎实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要让文旅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四是聚焦制度创新提升保障力,着力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
卢廷俊发言
四川音乐学院原院长林戈尔是位高产的艺术家,他长期坚持手写五线谱、手写简谱进行作曲,创作了大量的以中华文化为内涵的作品,被人称为“耳根上的中国”。但他认为,当代的文艺创作一方面要坚持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又绝对不能排斥新科技,不能排斥人工智能这种改变生活、改变世界的抓手。他和成都龙渊网络行者AI合作的作品《天府粮仓》还获得过专业一等奖。就着今天的会议主题,他让智能软件生成《文艺创作与新质生产力》的学术性发言稿,不到两分钟就有了两千字。他示例性地读了一段,引起了与会者会心的笑声。他说,有了这些工具的辅助,还是需要人发挥“一头一尾”(指令输入、后期选择)的作用,把新质生产力真正用好。
林戈尔发言
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盛毅从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进行了反思和重构。他认为一般新质生产力要素可以包括基本要素、附着性要素、组合要素、支撑要素、成果要素等五个方面。文化是重要的附着性要素,可以起到放大基本要素的作用。文化新质生产力和农业新质生产力、制造新质生产力等并列,共同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新质生产力的同时,还应关注新型生产关系。他赞同川大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对“智能文创”的关注,并结合近期到杭州、深圳等城市的调研,主张有关方面应该联合发力,推动成都在“智能文创”方面加强政策支持,抓住发展机遇。
盛毅发言
成都市数字文创联盟理事长、成都新飞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飞重点介绍了成都数字文创联盟以及联盟部分企业近年在文化新质生产力、智能文创领域的探索。“近年来,成都数字文创联盟在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与智能文创领域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成都市乃至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国际化传播开辟了新路径。在具体实践上,多家联盟企业已成功打造了多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创项目。例如AI生成短剧、自贡灯会“AI十三太保”互动项目、AI生成音乐库等都取得了不错的反馈。”
刘鹏飞发言
《哪吒之魔童降世》制片人、成都可可豆动画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章介绍道,团队一直在专心致志做自己的电影。电影画面制作中也用到AI,主要用于收集创意、画风选择调整、提升创作效率等方面。由于团队对质量的要求较高,目前很多方面还不能依赖AI,AI使用的占比还比较有限。
刘文章发言
成都龙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了开发行者AI的一些历程。目前,公司在AI音乐、AI美术、AI智能体、AI安全、AI算力底座等方面的商业运用已经比较成熟,探索出了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从公司与有关博物馆合作的数字化皮影,与有关地区合作的AI互娱系统等,都显示出了智能文创作为数字文旅解决方案的优势。
AI企业讲解数字文创解决方案
葫芦兄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 陆晟介绍了团队的一些智能文创探索。他们进行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时尚广告领域的跨界组合,通过人机交互设计、3D全息、AI人工智能等创新方法,解决品牌客户在数字营销中同质化的痛点。其云渲染与AI能力底座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成都新泰明体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欣谈到前不久召开的巴黎奥运会上著名的游戏公司育碧的大量露面,就是得益于对巴黎圣母院数字建模的贡献。数字文创、智能文创的一些关键技术,比如动作捕捉,也可以很好地运用到体育训练之中,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中国的一些技术目前与国外还有差距,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齐头并进了。
成都一游互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政结合团队在阿曼的国际智能文创合作经历,强调应该有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国的人工智能研发与运用在世界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银杏天使合伙人,智会工场发起人、成都市区块链人才专委会首席顾问李征光是资深的人工智能探索者。他认为,现在智能文创主要在供给端发力,需要更多关注消费端。最成熟的AI运用主要在文创领域。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产业转型等方面空间巨大。都需要通过新媒体来推广,都必须有故事,要有文创内涵。消费者是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的。在目前的形势下,文创出海是一条重要路径。
香港贸易发展局成都代表杨健,上海兴旺投资喜马拉雅西南区合伙人、党支部书记夏涌等也都从各自的角度对协同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发表了意见。
座谈会后,来宾共同见证了“AI智•互鉴书院”的揭牌仪式。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为数字山长“灵一夫子”(身着汉服的蔡尚伟等高数字分身)授牌。数字山长接过书院牌匾后,在数字世界中感慨“这真是一个历史的里程碑”并阐发了把智能文创和书院结合起来的重大意义。蔡尚伟和数字山长的互动演示激起了嘉宾们的强烈兴趣,也引来了不少外人的围观。据悉,“AI智•互鉴书院”是全球首个智能文创主题书院。该书院将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书院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让书院体现出鲜明的“AI”性。书院也将面向各个行业,面向社会,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培训和产业赋能服务,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形成。